解决学生应用能力弱的一些策略
1.调整学生本身素质为提高应用能力建立条件。
(1)、扩大学生的记忆广度。
对于扩大学生的记忆力广度。主要方法是:A、进行数学阅读。把书上的概念、公式、定律等,一字一句的反复读,理解准确,动嘴说一说,可以小组读,同桌读的形式进行。这样能达到比较好的理解和记忆。B、书写可以加强记忆。俗话不是说“好脑袋不如烂笔头”写一写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平时我还会让学生小组合作阅读这一单元的内容并完成单元知识结构图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建构知识的系统性。
(2)、抓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我的做法是把班级中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有问题的的进行分类,我们班具体有这样几类:A、不会听课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上课内容完全陌生。B、不会合理的安排时间。主要表现是每一科的学习时间不会安排;学生时间和课余时间不会安排。C、只会“鹦鹉学舌”不会分析和思考的。针对学生的具体状况进行指导,对于A、B两类主要是结合家长解决,先把这些学生的学习习惯搞好,再说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C、类学生我采取的方法就是借助一些练习题,给他们讲解解决实际问题时该怎样审题、分析题、怎样思考的具体做法。在进行强化练习。
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把学生自身的基本素质调整好了,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那么再去培养学生各方的能力就会好做一些。
2、吃透教材抓住知识的本质进行教学。
在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上 我有幸学习到了现在一种新的教学理念。“3个W和1个H”,“3个W”分别是:what,是什么?就是这节课学什么?wby,是为什么?包括老师为什么要讲这些,学生为什么要学?where,是到哪里去?也就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1个h”是how,是怎样到哪里去?就是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教学目标。其中这里面的wby指的就是知识的本质。例如:“分数与除法“一课,这节课的本质是让学生在认识了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另外一种意义,3/4块表示把3个月饼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3/4块。如果我们每节课老师多一些思考,抓住每节课的本质,那样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就会心中有自信,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也有所帮助。
3、练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分析能力。
对于审题能力训练我主要采用“对比性练习”。例如:单位换算把单名数转化为复名数学生老因为审题不清而出错。6.05L=( )L( )ml容易与6.05L=( )dm=( )ml搞混。把两道题目放到一起练习学生记忆比较深以外,也能掌握这类题的审题方法。这种方法还适用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等。这样的练习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解题思路。
对于分析能力主要是平时练习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有序的进行分析。不管是什么题首先要读题目的要求,而且要一字一句的读。然后,找准其中的关键字或词句。接着,看问题求什么?确定是学过的那一块的知识。最后,确定用什么方法解决。关键就是在练习时要有序的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让学生动口说一说。另外,分析问题时还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有助于分析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学较大数的认识时,出示“38645”这个数让学生与它交流知道了什么?(它是一个五位数;它有几个数位;它的组成是什么;······)这样的训练过后学生在做题时分析的比较快了。现在我教学五年级对于“男生占全班的5/8”这句话你能想到什么?(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8份,男生占5份用分数表示是5/8;女生占全班的3/8)。
只要我们老师把握好练习课,把练习的题目进行分析,并整理出比较符合学生思维的解题思路,先老师引导,再放手学生自完成。久而久之学生的能力会提高。
总之,在新课改的时代作为老师不能只想花样百出的教学方法。还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思考,数学能力的培养上。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数学这一门学科的魅力。
上一篇:请善待后进生
下一篇:站在学生角度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