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今天是2024年 06月 19日 星期三
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实验小学 > 教学科研 > 教育随笔 >

辅导员经验交流材料

                                                                        辅导员经验交流材料
                                                                                                     郑丽静
  
        一、重视班队会,增强仪式感。
        1、每周四的主题队会,我会带领队员们开展多种形式的队员主题活动。在学校规定的主题内容下按照要求高标准的完成。在学校不规定主题的队会时间我们也开展了很多活动,比如针对班里的卫生情况我发起了一场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对“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辩论赛;结合学校少先中队换届活动,在班里举行班干部竞选活动;结合体育节比赛开展了“我为班级添光彩”的动员大会等。
       2、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少先队优质课活动”。我先后展示了《向上吧,少年!》、《和文化 雅少年 共建美校园》两个主题活动课,当然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每次的队会主题活动都对全体队员产生了很大影响,学生们深受教育。这同时也是对我自己的一次挑战,我经常跟郭亚萍老师说:“凡事重在参与,我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做好,我就觉得很开心。”
        当然,不论什么样的队会活动都是为了增强学生们的少先队队员光荣感,以及参加少先队队会活动的仪式感。我觉得这种仪式感对于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里我又矫情地把写在我微信公众号里关于“仪式感”的一段话读给大家:
仪式感是什么?
《小王子》里,小王子和他驯养的狐狸之间有一段对话。
狐狸说:“你每天最好相同时间来。”
小王子问:“为什么?”
“比如,你下午四点来,那么从三点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我就发现了幸福的价值……所以应当有一定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
“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狐狸说。
每到周四下午,学生们已经有了队会课不同于其他课的仪式感在了,而我们作为少先队辅导员相比其他学校单纯的作为数学教师的老师来说也会从内心生出一种光荣感和仪式感来,大家觉得吗?
        二、精彩阵地建设,实现文化激励。
       结合学校对班级文化阵地的要求和“和雅文化”的内涵引领,我们班的阵地文化可以说非常精彩而且很实用。
“经常变花样”是我要说的第一个词。从一学年的盖章,到第二学年的贴花,再到第三学年的表扬信,我一直在力求能让学生感兴趣,并能实现从“我想得奖”的外显表现到“我要努力得到奖”的内驱力转化。其实很多老师的办法都很好,比如有的老师的“光芒万丈”,有的老师的“花朵”等。这小小的手段就像按到了一个班级的内驱力按钮,能激活一个班级的潜力。
        “坚持评价”是我要说的第二个词。虽然平时比较忙,耽误一次两次、一周两周都没关系,但如果长期不进行评价,就会失去阵地的作用。所以,班级阵地要坚持评价。
        三、持续关注细节教育
      我想说的是“细出”规矩 ,也是“细”出规矩。
         1、我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任务分工表,每个窗台、每扇窗户、讲台、课桌、楼梯口......都有具体的责任人,做到了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
           2、除了开学第一课,早读、练字、路队路诵、做操、文明礼仪要从勤抓,从细抓。比如,练字经常抓坐姿的“三个一”、升国旗经常抓不乱动、路队路诵抓细内容,抓细语速,抓细间距。
          四、走到学生中去,架设感情桥梁
         学生只要喜欢你这个老师,就会接受你说的话,愿意听你讲的课,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个人魅力吸引学生,“玩”出亲密不失是一个好办法。
课下,我会和学生一起跳绳玩亲密;重要集会后一起拍照秀亲密,课堂上,偶尔的“开心一刻”成了他们最喜欢的版块。
        上学期的开学第一课“发红包”可是让学生借着过年的红包瘾迁移到集体生活中来了。写有笔、本、免写卡等小奖励的纸条替换的红包在黑板上摆成“五二17冲”的字样,学生抢了一把真实的红包。“玩”让我们师生的距离越来越近,辅导员工作做起来就更顺利。
这学期班里组建了“诗词雅韵”国学诵读社团、“红领巾小书虫”读书社团等,周末抽时间参与学生的社团活动,感受与学生课下的相聚时光,也让学生看到了课下老师亦师亦友的另一面形象。
        五、爱读爱写,浸润书香
学生最佩服的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老师。我的搭档坚持读经典名著、诗词歌赋,而我谈不上经常读,但内心深处那个文艺女青年的调调也确实让我经常接触文字、喜欢文字。家长会后在群里意味深长的总结和叮嘱,开学前在群里期待又兴奋的安排和寄语,还有近期没有更文的微信平台,让自己和学生一起浸润书香,共同成长。
      六、通力合作,不分你我
一个好的班级绝不是靠一己之力就可以,这需要两位老师发自内心的不计较长短得失的互帮互助的密切的配合。在这方面,我的搭档李玉华老师很有能力也很热心,在我初来乍到的时候给了我很多帮助。我也经常抱着“只要我能干的我多干点”的心态,协助李老师的工作。你的方法好用你的,我的创意新用我的,你写的好看你来写,我的电脑技术好我来做,你还年轻我帮你,你有孩子先走吧......对于所有的工作,我们从来不分它是姓“班主任”还是姓“辅导员”,都是抢着做,帮着做,一起做,商量着做。
       七、“勤”出成长
      勤站岗:作为辅导员,每天早上到校后进入班级查看学生到校情况、卫生打扫等并安排学生早读,直到语文老师进入班级后才会离开班级。
      勤学习:我买了很多关于数学教育、班主任工作、教育心理学及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书籍,多向老教师请教好的经验做法,促进自己的班主任能力成长。
      勤沟通:我会不定期跟学生交流,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不定期跟学生家长微信或电话沟通,建立家校联谊保护墙;积极和搭档做好沟通班上每一位学生的表现。
       勤反思: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多反思自己好的和不好的做法,形成自己的档成长案,督促自己成长。
        青春让平凡的教育更有力,教育让自己的青春更闪光。做辅导员工作的路上,从第一次到每一次,不变的是自我挑战,改变的是自我呈现。在这条路上,我仍是学习者,我愿意以一颗诚心向各位老师学习。

发布于:2020-01-10作者:zhenglijing

上一篇:享受教育 守望幸福

下一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