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经历建立“倍”的概念的过程,体会数量之间的新的比较关系。
2、利用“形”的直观,初步建立“倍”的表象,培养学生画图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在多次对比变化中,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看,美丽的蝴蝶飞到了教室。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蝴蝶的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黄蝴蝶有2只,红蝴蝶有6只。)
课件说:这些蝴蝶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呢?
生:红蝴蝶比黄蝴蝶多4只
生:黄蝴蝶比红蝴蝶少4只。
师:你们找到了它们相差的数量关系,真好
生:黄蝴蝶和红蝴蝶一共有6只……
师:你还找到了求和的数量关系,不错
生:6÷2=3
师:你还想到了用除法表示它们的数量关系,真棒!
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数量关系?
(预设一:红蝴蝶的只数是黄蝴蝶的3倍,为什么是3倍呢?)
(预设二:学生没有说到:“红蝴蝶的只数是黄蝴蝶的3倍”,教师直接说出红蝴蝶和黄蝴蝶的数量之间还存在着另一种关系,就是倍数关系。)
(预设三:学生说到2×3=6,3是指什么呢?)
原来红蝴蝶和黄蝴蝶的数量之间还存在着另一种关系,就是倍数关系。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发现中初步认识“倍”
1、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师:如果把2只黄蝴蝶看成一份(板书,)那么红蝴蝶有这样的几份?指生上台尝试。
把2只黄蝴蝶看作一份,红蝴蝶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3个2只。
学生一起数:1个2,2个2,3个2。
归纳:黄蝴蝶有2只,红蝴蝶有3个2只,我们就说红蝴蝶的只数是黄蝴蝶的3倍。
把这句话同桌互相说一说。指生说,重复。
小结:把1个数量看作1份,也就是成为标准量,另一个数量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它的几倍。
2、变式中感悟“倍”
(1)红蝴蝶变化的情况。
①.你看,这些蝴蝶飞进了电脑里,而且又飞来了两只红蝴蝶。
黄蝴蝶 ⊙⊙
红蝴蝶 ⊙⊙ ⊙⊙ ⊙⊙ ⊙⊙
师:你能用圈一圈的方法找到现在红蝴蝶的只数是红蝴蝶只数的几倍吗? 请你来试一试。
黄蝴蝶有2只,红蝴蝶有( 4 )个2只,红蝴蝶是黄蝴蝶的( 4 )倍。
前后桌互相说一说
②.如果红蝴蝶有10个2只?就是黄蝴蝶只数的( )倍,50个2只?100个2只呢?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也就是说,黄蝴蝶有2只,红蝴蝶有几个2只,红蝴蝶的只数就是黄蝴蝶的几倍。
(2)黄蝴蝶变化的情况。
①.师:你看,这次飞来的是一只黄蝴蝶,现在有几只黄蝴蝶?
黑板演示:黄蝴蝶 ⊙⊙⊙
红蝴蝶 ⊙ ⊙ ⊙ ⊙ ⊙ ⊙
师:此时,黄蝴蝶和红蝴蝶只数的倍数关系有变化吗?变成了几倍呢?为什么?
黄蝴蝶 ⊙⊙⊙
红蝴蝶 ⊙⊙⊙ ⊙⊙⊙
生:黄蝴蝶有3只,红蝴蝶有2个3只,所以说红蝴蝶的只数就是黄蝴蝶的(2倍)。
②.师:我有点迷惑:同样是6只红蝴蝶没有变化,为什么最初是黄蝴蝶的3倍,现在又变成2倍呢?
对比演示:
黄蝴蝶 ⊙⊙ 黄蝴蝶 ⊙⊙⊙
红蝴蝶 ⊙⊙ ⊙⊙ ⊙⊙ 红蝴蝶 ⊙⊙⊙ ⊙⊙⊙
生:黄蝴蝶的只数变了。
原来是黄蝴蝶的只数变了,也就是1份的量发生了变化。
看来,在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时,标准很重要,标准也就是1份的数,当一份的数发生变化时,倍数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3)寻找规律,总结方法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怎么来确定两个数量之间倍的关系呢?
师生共同回忆:
首先要观察、找出标准,把谁看作1份,谁就是标准。然后圈一圈、数一数,另一个量中有几个这样的标准量,就是它的几倍。
三、练习巩固,数学建模
相信大家对倍已经不陌生了,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课堂练习
上一篇:让学生喜欢上数学
下一篇:《毫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