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今天是2024年 06月 19日 星期三
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实验小学 > 教学科研 > 教育随笔 >

夏日走过山涧

《夏日走过山涧》
正值暑期,我又重拾起了这本《夏日走过山涧》,我花五分钟穿过当空高照的艳阳,走到一座小丘之上无人的栾树林中,静默地阅读约翰·缪尔,于是这样的情境便填满了我的心灵:
"我"用羊齿植物的叶子、雪松羽状排列的叶子和各种花朵搭建成床铺,在群山的怀抱中在苍树和繁星之下,在庄严肃穆的瀑布声里,甜美入睡。突然,一轮明月升起在峡谷的峭壁,用关切的表情俯视着"我" ,原来的它高挂半空,俯视半个地球,现在却停步峡谷,专注地看着"我"一个人。
虽然文字中的这个"我"是作者本人,但当我阅读的时候,感受到在月亮注视下入眠之甜美的却是身为读者的我,这种阅读的身临其境相信凡是毫无杂念地读书的人都曾经体验过。
缪尔的书,或者说,所有归入“自然文学"的书,都是为解答这一问题,解答"生命为什么而来"这一问题而生的。
比起梭罗和李奥帕德,缪尔的书文学性似乎略逊一筹,尤其是《我们的国家公园》 ,常常便我觉得在读植物录或地质原理;即使书中盛情赞誉的天堂般的盛景,在我们这个影像技术高度成熟便利的时代,文字的表现力确实要输给视频影像。但是,只要读到《激流、岩爆以及天崩地裂》这一章,读到“被地震惊醒之后,人们惊恐万状地立刻飞逃到平原上,唯有缪尔又综又喜', "确信自己将有所发现" ,然后在月光中飞奔向峡谷深处,惊叹地目睹了造物主从容不迫地创造一片新天地的现场” ,只要读到这章文字,所谓的文学性就不值一提了,因为我们可以从这一章的描述中领悟出:一个人,当他把自己放到与百合、巨栏、响尾蛇同等的生命地位,再进一步把生命放到与山火、雪崩、地震同等的造物主的工作之一的地位,他将具有何等无惧的心灵。在这样的心灵面前,天扇地裂、雪劈火焚只仿佛大地母亲向她的姊妹星球发出的壮观的呼唤,是大自然创造新世界的高歌中的美妙音符。而同样的场景,却使执奢于赚取金子(实质还是为赚取食物)的杰克和玛丽们吓得同滚尿流、落荒而逃。
置身大自然之中, "身体似乎已被渐渐融化、吸收,生命的脉搏在完全不为人知的地方跳动。生命似乎长短适中,我们可以像树丛和星辰一样,无需刻意节省时间,也不必行色匆匆。这才是真正的自由,才是一种良好的实践永恒的方式。"--这便是經尔在1869年夏天赶着羊群走过内华达群山时看到的美、感到的力、得到的永恒。这也是所有这一类"自然文学"所共同期望的目的:让人的心灵在没被贪欲与攀比扭曲的壮丽大自然中得到美和力,得到布道一般的教化。

发布于:2020-12-06作者:梁利利

上一篇:班主任交流

下一篇:学不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