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今天是2024年 06月 19日 星期三
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实验小学 > 教学科研 > 教育随笔 >

读《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教师》有感

                                       读《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教师》有感
                                                   华龙区实验小学    孙艳红
缘起,听罗明亮老师讲《分数乘法》一课。印象最深的一个环节是在课的后面,罗老师提出问题:整数乘法、小数乘法、分数乘法计算道理一样吗?学生不知不觉中由老师带领着、有体验、有感悟。学生就能自觉的把新知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形成很好的认知结构。这节课罗老师的名言:计算、计算,计一计、算一算有多少个计数单位。这种直指学科本质,从学科的角度揭示数学的原理和算法。这一环节独特的设计直接把我圈粉了。于是我就开始关注罗明亮老师。
在网上看到罗明亮老师的著作《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教师》,毫不犹豫的买下。闲暇课后,走进罗老师朴实又充满数学味的课堂,领略他的充满灵动智慧、讲道理的课堂,收益匪浅。
《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教师》这本书是罗鸣亮老师创作的,本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为探寻讲道理的课堂,第一讲“问题——我们的教学讲道理吗?”第二讲“探求——数学需要什么样的课堂?”第三讲“思索——数学教学需要哪些道理?”第四讲“策略——课堂该如何讲道理?”这体现了罗鸣亮老师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下篇为我的讲道理课堂,立足实际教学活动,从教学出发进行思考,给出众多课例体现数学本质,构建讲道理的数学课堂。
罗老师的课让人眼前一新,教学风格风趣幽默,让人很放松。他引导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他让学生讲道理。他的课总是能给别人带来意想不到,带来思考。如罗老师的课《你知道吗:——判断2、3、5倍数特征的道理》课程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一)回顾旧知,提出问题
(二)合作探究,明晰5、2的倍数特征之“理”
1、思考交流,寻求探究方法。
2、借物析理,理解5的倍数特征。
3、类比迁移,联通2的倍数特征。
(三)拓展延伸,理解3的倍数特征之“理”
1、交流反思,内化经验。
2、举例探究,层层析理。
3、抽象提升。
(四)、回顾反思,总结收获。
课堂结尾的师生对话:
师:今天我们的数学课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平时的数学课不往里面深挖,这节课我知道了为什么2、3、5的倍数这样判断,我觉得我这节课收获挺大的。
生:我觉得平时我们上数学课都是老师直接叫我们方法,这节课是我们自己研究,刨根问底,总结方法。
生:以前数学课我没明白外什么这样,今天彻底明白了。
孩子们朴实、真是的话语,应该是成功者、胜利者的快乐宣言!这里没有空洞的说教,“智慧、思想”却“一切尽在此言中”。罗老师的“讲道理“是接地气地讲道理,接的是学生和老师“最近发展区”的地气,是孩子们生命体发展的需要,尊重了孩子们现有的水平与可能达到的水平。我们要成为一个“讲道理”的数学老师,少一些“不讲道理”,多一些“有根有据”。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讲道理的课堂就是把时间留给学生讲理,把空间还给学生明理,让学生在讲理中提升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在明理中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促进学生养成追根溯源的精神。
做一名讲道理的老师,就是:“想的明白、说得清楚、指导到位”。明什么?从数学学科、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三个角度,可以归纳为三句话,就是:“明数理,知教理,行道理”。
1、明数理。我们应该知道一节课涉及的数学定理、公式、概念等,以及它们在本章中地位、作用。2、知教理。课堂要运用那些教学手段、那些教学方法等课堂,要善于“留白”,留给孩子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教师通过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创设富有张力的问题情境,在教师适时、适当的问题启发下,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让孩子想说、敢说、会说,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深刻“道理”。知识都有丰富的形成过程,只有让学生经历、感知、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才能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明晰知识规定的道理。数学不应该只让学生知道“是这样的”,而更要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3、行道理。道理,道之理也,用《老子》的话来讲,即指事物的本源、规律及法则。数学道理指的是数学知识的本质,数学学科的定理、法则、算理等知识的产生、发展及每个规则的确定其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数学道理。教学要知行合一,更重要的是真正用数理,践行科学的教育理念,真正行动起来,在行动中摸索和改进!
欣赏名师的书是一种启迪,聆听名师的课是一种享受,践行名师的言是一种感动,自觉做一个明师更是一种境界的提高。当然名师的课堂给我们带来的不是简单的模仿,更多的是理性思考。我们要立足课堂,超越课堂;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自我,更要超越自我。在“行道理”的路上我还有很多路要走,希望能继续参照本书,让我的学生能“做得来,想明白,说清楚”。
 

发布于:2021-01-17作者:孙艳红

上一篇:成长的印记

下一篇:学习“违反教师职业道德十项准则的八起典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