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问子路孔子其人,子路没有回答。虽然子路和孔子很亲近,对他很熟悉,但当有人问起时,他却答不上来。子路或许是不想说,因为孔子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很高大,德高望重,又很随和。所以,他可能一下子难以找到合适的语言来描述孔子。
孔子听说后,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和他讲呢?老师这个人啊,做学问用功起来,连吃饭都会忘记;快乐的时候,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老了都感觉不到。”这是孔子的自我描述。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这八个字非常值得我们细品。学成之前,发愤忘食,全身心投入;学有所获,则乐以忘忧,进入一种超然、忘我的境界。这也是仁者不忧的境界,没有一般人那种怕老、怕死的想法。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也是对“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极致诠释和生动体现。这段话非常准确地描述了孔子的形象,他一方面极力追求自己的使命;另一方面又乐观豁达、和蔼可亲。如此长者,孔子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