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第一章《秃鹤》
教学目标:
精读三段对突破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心理,感知人物形象,理解成长的内涵。
2.关注三段话的言语形式,学习具体描写人物心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把握写作原点
师:同学们,我今天在这儿上一节阅读指导课课,你现在是什么心情呢?请在纸上写一下你此刻的心情。
立足认识基点
师:谈到读书,我知道你们脑海里有许多关于读书的名言,谁来背一条?(生背关于读书的名言)
师:那这节课,我们也来创写几条关于读书的名言。我是老师我先来,(课件出示,读书是一种遇见。)读!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比如说读了《草房子》,我们就遇见了许多人。你遇见了谁呢?
师:一节课的时间很短,这节课我们就走进一个人物,走进他丰富的内心世界。(板书:秃鹤)
关于秃鹤,书中有一段精彩的外貌描写。(课件出示:秃鹤的秃,是很地道的。他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撑起那么一颗光溜溜的脑袋。这颗脑袋绝无一丝瘢痕,光滑的竟然那么均匀。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亮,让他的同学们无端的想起,夜里它也会亮的。)
秃鹤的突是很地道的,地道在哪里呢?
(生分男女全班读这段话)
师:第一次看到秃鹤有这么一颗干干净净、彻彻底底的秃头,你是什么心理呢?
着力心理特点,
师:秃鹤对这颗秃头的态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断的变化着,他先是怎样,然后怎样呢?
生:他先是很乐意让别人摸他的头头。后来就不让别人摸了。
生:他先是无所谓,后来便觉得他的秃头很珍贵了。
师:伴随着秃鹤对自己这颗秃头的态度变化,曹文轩浓墨重彩的写出了突破的心理变化。我们来看这段文字(课件出示:他从地上抓起一块砖头,转过身来,咬牙切齿的面对着抓着锋利刀子的丁四。)知道是什么事情使他这样的吗?
生:丁四想摸秃鹤的头,秃鹤不肯,丁四便拿一块肉来换摸秃鹤的头,秃鹤拿过肉往地上一扔就跑,丁四拿着刀追他。
师:轻声的读读这句话,说说从哪里看出秃鹤此刻的心里?
生:从“咬牙切齿”看出秃鹤非常恨丁四。
师:仅仅是恨丁四吗?
生:他恨所有想摸他秃头的人。
师:秃鹤为什么不让别人摸他的秃头呢?
生:他有尊严,他觉得摸他的秃头伤了他的自尊。
师:为了不为别人取笑,他求得了一个秘方----用姜片擦能长出头发来。秃鹤便任由父亲用姜片儿在自己的头上擦来擦去,哪怕是火辣辣的刺痛,他也咬牙一动不动的坐着。为了遮挡那可给自己带来耻辱的秃头,他在炎热的夏天,戴上了一顶雪白雪白的帽子,这顶帽子又给他带来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1页,快速浏览11 、12、 13页的内容,待会儿我们全班接力来说说发生在秃鹤这顶帽子上的故事。
(学生快速浏览草房子中老师指定的内容)
生:秃鹤戴上帽子后,同学们都不习惯,总想把他的帽子摘了,看看他的秃头。
生:同桌终于摘下了他的帽子。
生:然后同桌把帽子扔给了其他同学。
生:同学们把帽子扔给你扔给他,秃鹤追到东追到西。
生:桑桑抢了帽子把他给了阿恕,让阿恕把帽子挂到了旗杆顶上。
(课件出示:同桌抢了他的帽子,秃鹤一只手挡住那颗光秃秃的脑袋,一只手伸长,叫着:“给我帽子!”
同桌拿着帽子跑了,秃鹤追着喊:“给我!给我!给我帽子!”
同学们把这顶帽子在空中抛给你,抛给他,突破追到东,追到西,边追边苦苦的叫着:“我的帽子!我的帽子!”)
(师生对读)
师:最后,同学们把这顶雪白的帽子挂到了高高的旗杆顶上,扑克怎么做的呢?书中有一段精彩的描写,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
生(读):“秃鹤发现了自己的帽子,他推开人群,走到旗杆下,想爬上去将帽子摘下。可是连着试了几次,都只是爬了两三米,就滑跌在地上,倒引得许多人大笑。”
师:于是,(课件出示:秃鹤倚着旗杆,瘫坐着不动了。脑袋歪着,咬着牙,噙着泪。)请大家边读边想秃鹤的心理。
生:“咬着牙”说明他心里很恨。
生:从“擒着泪”看出他的心里很难过、悲伤。
生:“倚着、瘫坐着”说明他没有力气了。
师:秃鹤已经精疲力竭了,但他还是想拿到帽子。他是什么心理呢?
生:无可奈何。
生:很无助。
师:随后,再一次会操中,秃鹤以他特有的方式报复了别人对他的轻慢与侮辱,从此全班同学都不理他,他陷入了深深的孤独中。
在一次全乡的文艺汇演中,秃鹤拼尽全力,用他的秃头,用他的汗水为油麻地小学夺得了好名次。请把书翻到29页,默读29到30页的故事,画出秃鹤竭尽全力排练和演出的句子。
(学生读书,交流所画的句子)
师: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油麻地小学的师生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此时的秃鹤却一个人走到了河边,走到最低的一个石阶上。(课件出示:秃鹤用嘴咬住指头,想不让自己哭出声来,但哭声还是抑制不住的从喉咙里奔涌而出,几乎变成了嚎啕大哭。)
(一生读)
师:从这个哭声里你能感受到他此刻的内心吗?
生:他非常的激动。
生:他欣喜若狂。
生:这么长时间来他受到了很多耻辱,这个哭是他的一种释放。
展现认识生长点,
师: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这段外貌描写,你又是怎样的感情了?
(课件出示:秃鹤的秃,是很地道的。他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撑起那么一颗光溜溜的脑袋。这颗脑袋绝无一丝瘢痕,光滑的竟然那么均匀。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亮,让他的同学们无端的想起,夜里它也会亮的。)
(学生齐读)生汇报
师:秃头,是他身上的缺陷,他带给了这个男孩太多的悲伤、太多的耻辱,可是现在在油麻地小学的师生眼中,它不再是缺陷了,而是一个英俊少年的标志了。这位少年用自己的行动找回了自己的大名叫----陆鹤(板书---陆鹤)
师:我们再来读读这三段话,回顾一下这个男孩的心理变化过程。(课件出示:他从地上抓起一块砖头,转过身来,咬牙切齿的面对着抓着锋利刀子的丁四。
秃鹤倚着旗杆,瘫坐着不动了。他脑袋歪着,咬着牙、擒着泪。
秃鹤用嘴咬住指头,想不让自己哭出声来,但哭声还是抑制不住的从喉咙里奔涌而出,几乎变成了嚎啕大哭。)
(指明三个学生读)
师:其实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板书:成长)从陆鹤的身上,你发现成长的道路上有什么呢?
师:你是说成长是需要时间的,说的真好。
师:那《草房子》的作者曹文轩觉得成长是怎样的呢?把书翻到封底,一起来读读曹文轩的这段话。(学生读)曹文轩很喜欢写儿童,喜欢写儿童的成长,他认为儿童的成长中有一种美的力量,儿童的成长是美丽的。这些痛苦啊,悲伤啊,坎坷啊都幻化成了一个词----(板书:是美丽的)。陆鹤是这样,桑桑是这样,杜小康、细马、我们都是这样。
师:读到现在,我们都是读的《草房子》的第一章《秃鹤》。读着读着,我们对秃鹤的认识更深刻了,从秃鹤的身上我们还懂得了一些关于成长的内涵。那你说读书是一种什么呢?【课件出示:读书是一种( )】
凸显写出生长点
师:我们读书不仅要读懂书里写了什么,还有学习作者是怎么写的。读读这三段话。(课件出示:他从地上抓起一块砖头,转过身来,咬牙切齿的面对着抓着锋利刀子的丁四。
秃鹤倚着旗杆,瘫坐着不动了。他脑袋歪着,咬着牙,噙着泪。
秃鹤用嘴咬住指头,想不让自己哭出声来,但哭声还是抑制不住的从喉咙里奔涌而出,几乎变成了嚎啕大哭。)你看曹文轩是怎么写出秃鹤的心理的?
生:作者是通过动作词来写出秃鹤的心理的。
(学生找动作词)
师:把你们刚才写的纸拿出来,看看你是怎么写你的心理的。 生读
师:写人物的心理,不要用一些词来概括,比如说,我很伤心呀,我很难过呀,我很紧张呀,而要通过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心里的一些活动来表现你的心情。现在我们向曹文轩学习,不能说紧张这个词,通过写你的动作、心里的一些活动来表现你紧张的心情,几句话就可以。
(学生埋头写作)
师:我选三个同学到讲台上来,把他们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大家听听。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在阅读《草房子》第一章的过程中不仅深入了解了秃鹤,懂得了成长的含义,还跟大作家曹文轩学习了具体描写人物心情的方法,现在你觉得读书是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