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今天是2024年 06月 19日 星期三
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实验小学 > 教学科研 > 教育随笔 >

学习陈先云讲座心得体会

学习陈先云讲座心得体会 华龙区实验小学 尹瑞珍 星期一晚上7:30,我准时收看收听了陈先云先生的网络直播讲座。陈先云先生重点讲述了语文教材的演变。从前的教材到现在教材在选材上有哪些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他说,关于课文的选取,叶圣陶先生的观点是:“绝不问其出自何人,而以文质兼美为准。”此后颁布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进一步阐述了叶圣陶先生文质兼美的语文教育思想。简要的说,就是文字要好,思想内容要好,既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语言表达形式,易于学生模仿,即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文从字顺,可资讽诵,宜必当知无愧。 教科书是依据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是教育的主要载体,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凭借,也是培育中小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媒介,就语文学科来说,教科书编者的意图,课文传达出来的理念和情感,老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思想,都在影响、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任何一个国家,母语教育都在传递着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取向。 一不背本党主义或足以兴奋民族精神,启发民权思想,养成民生观念的;二积极前行,乐观解放,而非消极退缩,悲观束缚的,三是提倡合作、互助、勇敢、劳动、规律,而非自私自利,懒惰浪漫的。还应从儿童的角度,选取思想正确,可以引起同情、不残忍、残酷、刻薄,能帮助学生养成做人正当态度的文章。而且要多选取文艺化的儿童科学故事和中国故事,但要注意去除其中的封建思想,同时兼顾乡村儿童的生活经验。 我们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为什么今天题目又讲“人文性”呢?统编教材提出了一个概念叫“语文要素”,语文要素从阅读的方法、表达的方法,阅读的能力、表达的能力以及语文学习的习惯等方面提出了语文学习的目标要求。 老师们现在的“工具性”意识已经加强,但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不能弱化。人文性本身就存在语文学科之中,所以我今天提出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兼顾的概念。 听了陈先云先生的讲座,我意识到:我们要用心阅读文本,正确解读文本。因为文本解读是目标定位的前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统编教材以双线组织单元内容,组合方式多元化:题材组合、文体组合、综合组合,突出了语文学科基础工具属性。二是关注时代性,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解读文本,选择教学内容时,我们要重视时代的变化,用新时代的教学观念去理解把握文本统编教材新课文很多,要克服浮躁情绪和急功近利的思想,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花时间来多读、反复地读,认真研读。研读文本要对作家作品的文本特征进行研究,并作出价值、目标等方面的判断,同时还要对教材编写意图进行研究和判断,了解对学生来说,选择哪些最有教育价值的内容进行教学:教材中哪些内容必须交,哪些可以省略,不照本宣科。尊重本文作者和编者的价值取向。

发布于:2021-04-03作者:尹瑞珍

上一篇:一支钢笔的故事

下一篇: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