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今天是2024年 06月 19日 星期三
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实验小学 > 教学科研 > 教育随笔 >

读《吴正宪与儿童数学教育》有感 —在合作交流

寒假读了《吴正宪与儿童数学教育》这本书,对小学数学教育,对数学课堂都有了新的认识,也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下面就书中所说的“在合作交流中学习”谈下自己的感受。
书中观点“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尝试合作学习,从而加大学生的参与度,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出现样的情况:班中分为若干小组,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们4人一组讨论然后小组汇报。这种形式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但是教师提出的这个问题的含金量底是多少,需不需要学生合作学习,有没有给足学生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这个问题学生们为什么要通过合作的形式来学习,老师们往往缺乏这些深层的思考于是就会出现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采用合作学习呢?就是当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研究问题的强烈愿望的时候,此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才是最佳的时机,也才能发挥它的最佳功效。”
在上《平均分的方法》这节课的时候,有这样的片断:
师:要把18个橘子平均放到6个盘子里,你打算怎么分,请你和同桌用小棒代替橘子摆一摆,分一分。
这时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并在组内交流。
学生分完之后,
师:请大家交流下自己的想法。
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这时学生大部分都是自己在分,而不是合作交流,后来我反思,在这一环节学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分小棒,所以其合作的欲望不是很强烈,但是合作交流又是老师的要求,为了应付或者说是讨好老师,学生都在做着浮于表面的“合作交流”,他们是被动地合作,合作交流的真正效果没有能发挥出来。
数学学习就是在一个又一个数学活动中学习,合作学习是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课堂上不仅可以通过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能积极的参与,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交流、共同发展。
因此,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备好学习活动中的合作环节,根据知识本身的结构特征,儿童的心理特征设计好需要合作交流才能完成的数学活动,让合作学习成为任学生思维驰骋的舞台,成为教学的出彩点。

发布于:2021-04-27作者:亲亲的亲

上一篇:如何帮助问题学生

下一篇:灵魂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