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今天是2024年 06月 19日 星期三
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实验小学 > 教学科研 > 教育随笔 >

走进吴正宪老师

 
假期学校组织学习《吴正宪与儿童数学教学》一书,收获很大!谈谈吴正宪老师对我的影响。
缘起:初识吴老师,在老文化宫听了吴正宪老师的现场课,我记住了对我课堂影响最深的一句话,老师要明白学生的明白,明白学生的不明白。 听课回来,我就开始思考读懂学生。
一、读懂学生。
读懂学生的基础。读懂学生基础的方法是搞好教学前测。通过前测,教师应该弄清以下几个问题: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内容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学生在课上学习中可能遇到哪些问题?会提出哪些问题?
读懂学生的需要。教师应该在学生表现好的时候“抓住”他。学生表现好的时候往往是需求得到满足的时候。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需要:探究的需要;交流、合作的需要;动手操作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与师生平等交流的需要;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需要;获得师生认可的需要。
读懂学生的思路。读懂学生的思路的方法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鼓励学生出声思考,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出声思考的过程是一个将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过程;另一种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解题过程和涂改痕迹,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分析。
读懂学生的错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错误是一朵美丽的浪花”,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美丽的浪花,要做到我懂你的不懂。把它们当作宝贵的课程资源,在弄清错误产生原因的基础上,耐心、细心地引导学生纠正错误,力争使错误的价值达到最大化。
二、“后头看”——引导学生梳理反思。
一次孙校长外出学习回来交给讲,要能够课堂结束引导学生反思梳理知识时——回头看。如:解决问题的模块,知道了什么?怎么解答?解答正确吗?教学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总结:(1)先看清题目说的是什么事,求什么问题,弄懂题意。(2)再想想先怎么做,再怎么做,也就是做好解题的计划。(3)解决问题,按计划实施。(4)回头看,进行回顾整理、反思、总结。我在课堂一直实践应用,感觉效果很好!
深度学习:13年假期去北京逛书店,看到了吴老师的书《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爱不释手,反复翻阅摘抄。读过之后对于我来说收获还是很多的,书中的每一种策略都能对我的课堂教学起到指导的作用,对于如何解决教学中的困惑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通过集体学习《吴正宪与儿童数学教育》,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细细体会,数学教师应当努力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妙,在探索中除了学会数学知识,还要形成积极的情感、智慧的思维和完善的人格,让数学教学成为激发学生潜能、积蓄学生能源、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力争实现以生为本的课堂,面对课堂上学生们充满个性的想法,做到理性面对,顺其自然,不急于提出肯定或否定的意见,在捉住问题的关键所在时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为有效促进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思考而努力。
 

发布于:2021-04-27作者:孙艳红

上一篇:数的顺序

下一篇:在学中练在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