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吴正宪儿童数学教育”
----在操作中学数学
华龙区实验小学 贾雪利
读了《吴正宪与儿童数学教育》这本书,我的收获很大,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吴老师的“在操作中学数学”,这一章的内容里有这样一段话:较及时不是搬运工,不能把教材里的内容搬到孩子的头脑中;学生不是等待填充的容器,不能等待教师向里面装填各种知识;课堂教学也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更不是机械地从书中搬进孩子脑子里的简单操作。”要想保持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就要给孩子提供猜想验证、质疑问难、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孩子真正成为探索者,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尝试,去发现数学中的“新大陆”。
“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我们现在的数学课堂应该让学生动手操作,在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中去获取知识。我的课堂中一直都很重视学生动手操作。比如:在教学“平均分的方法”一课时,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了一些铅笔。提出问题:把18支铅笔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我先让学生思考:可以怎么分?再动手分一分。我找了6个学生站在讲台上,再指名一个学生动手分一分。方法一:一个一个的分,分了6支,问:分完了吗?(没有);接着一个一个的分,又分了6支,问:分完了吗?(没有);再接着一个一个的分,每人分一支,正好分完。方法二:先2个2个的分再1个1个的分,也正好分完;方法三:3个3个的分,每人分3支,正好分完。这节课我让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理解、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学生学的很到位,对平均分的方法掌握的很扎实。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了平均分的过程,再进一步优化分法,本节课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让学生在汇报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吴正宪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代替学生的操作,学生的思维适中活动中发生的,并随着学生活动的深入而得到发展。学生只有亲自参加活动,在操作活动中不断地积累才能促进他们观察、猜测、验证及推理概括的能力。因此,课堂上教师要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满怀信心地参与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使他们的双手闪烁出创造性思维的光芒。
上一篇:做一个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