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那些拾级而上与学生同行的日子,听,孩子们成长、成才、成人的声音……
山一重,水一重,山水相逢有佳期——为“成长”初行
一节班会:开学第一天约定看中央台的《开学第一课》,写下感悟,聊聊梦想,赠一句话,为孩子的精神成长打底色。
一个拥抱:开学第一周,每天早早等候在教室门口,给学生们一个隔空的拥抱。这是接纳和鼓励,为班级之间建立情感信仰。
一个班建:开学第一月,设立班级目标、选编班歌,孩子当主角,建立班级文化。
一个规划:寄语寄托希望,管理呈现序列。一二年级时是“孩子们,我爱你,就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让从幼儿园走来的孩子一下子感受到老师的爱。班级建立个人责任田,成立班级小部门,三四年级是:“你们就像小树,老师会尽力使你们长高,但不是一样高。”因材施教,班级建设实行班长轮换制,五六年级时是:“择善书而读,择善人而从,择善言而听”,人人争当“小班主任”,班级在合作中竞争,竞争中共进。
一路前行,我一路不断地向身边优秀的班主任请教,如饥似渴地阅读教育名著。通过学习,把自己变成小孩子,孩子是几岁我就是几岁,俯下身真诚地和他们交流,相信“亲其师,信其道”;我转变角色,学会向孩子们“示弱”,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我在班里开展特色活动和社团,让学生参与进来共同成长,终于迎来了“柳暗花明”的那一刻。
上一篇:请相信,你可以进步
下一篇:听,拔节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