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今天是2024年 03月 22日 星期五
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实验小学 > 教学科研 > 教育随笔 >

读《跟孔子学当老师》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以前都是以一个学生的身份接触《论语.》,接受其思想的影响。今年暑假有幸读到了《跟孔子学当老师》一书,从一个教师的角度去认识倾其一生痴恋教学的孔子。

      教学是孔子的恋人,而且孔子痴恋教学,其痴迷程度就像柏拉图将自己的全部爱情奉献给真理。对孔子来说,相恋了几十年的教学生活,无论有多麻烦,有多变化无常,都像当初一般美好,无论何时想起它,孔子均会不禁感叹不亦乐乎!光这一点,孔子便值得我们这些教书的人好好学习。

      我们有的,孔子没有。

      现在的教师物质生活虽然比不上那些国家垄断行业者富庶,社会活动能力没有某些重要部门的公务员八面玲珑,但至少有一份工作和薪水以及保卫这份工作和薪水的国家法律,我们靠这份工作和薪水养活了家人。并因此能与家人一起享受朝夕相处的天伦之乐。而这些都是孔子没有的。孔子用其毕生的精力教育身边的大人小人,可自己却经常颠沛流离,无家可归,更别说给家人一份幸福安定的生活。面对孔子的衣食之忧诲人不倦我们这些即将享受绩效工资的教师还该有什么抱怨和不平衡呢?

       孔子有的,我们有吗?

       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是他能终身坚持一种信念,人类在历史长夜中,没有信念,一定会走失,尽管信念本身,就像火把或灯光,其自身的光亮,与茫茫黑夜相比,实在微不足道,但他能给行进在坎坷路途中的夜行者一份动力、一个希望。孔子有的,我们没有。我们几乎从未像孔子、柏拉图那样,有着明晰坚定的信仰,更不要说曾用尽全部力量去追逐信仰,所以我们也从未通过求知、教学体验过犹如爱情般的刻骨铭心。除了我们的心灵需要坚定明晰的信仰,我们的教育以及我们的国家也不能没有孔子或柏拉图式的理想来维系着。文明、可爱的教育和国家正需要以传授文化为职业的教师一点一滴的努力。我们不可能都成为孔子那样的老师,因为我们不可能有孔子的人生经历,也很难有他的学问和人格,但我们却可能拥有它的人生、学问与才华所蕴涵的种种情怀。正是这一点,让我们的向孔子学习有了最基本的意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便是孔子的情怀之一,倘若教了一辈子的书,连这点情怀都不曾真切地体会到,就根本无法感受到教学之恋的幸福与快乐。

      学第一,教第二。

      孔子最喜欢的事不是而是籍此当上了老师,获得了快乐。《论语》开篇的那段话就足以说明学是孔子的教学之道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是孔子安身立命的方式,他学到了一定的程度,学习给他带来了双重的快乐。其一是他的学问、人品及阅历得到了别人的认同,使别人甘愿拜他为师;其二,孔子不再孤单了,五湖四海的各路人马纷纷前来拜他为师,有那么多人和他一起学,而且其中不乏可以视为能与自己一起切磋学问、教学相长的朋友乃至知己。孔子品尝到类似于真正贴心的朋友或者知己进行交流的幸福,全是来源于他的学而时习之。陶行知先生常说,当教师的,得先学而不厌,方才可能体会诲人不倦的大乐。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学生每时每刻都以不同的方式接受各方面的信息,作为教师虽然不可能精通学生知道和想知道的每一方面的知识,但是应该了解尽可能多的知识。记得初近师范大门时,映入眼帘的就是身正为范,博学为师八个大字。只有博学了,才不会在课堂上出现被学生将军的尴尬场面,只有博学了,才能在学生面前树起威信,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称职的老师。只有博学了,才能体验到和学生分享学习带来的快乐。实为教学或教师生活之本。只有先了,才能教学,才能成为乐乎不愠的教师。从某种角度来说,更是当今教师安身立命的方式。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以前都是以一个学生的身份接触《论语.》,接受其思想的影响。今年暑假有幸读到了《跟孔子学当老师》一书,从一个教师的角度去认识倾其一生痴恋教学的孔子。

      教学是孔子的恋人,而且孔子痴恋教学,其痴迷程度就像柏拉图将自己的全部爱情奉献给真理。对孔子来说,相恋了几十年的教学生活,无论有多麻烦,有多变化无常,都像当初一般美好,无论何时想起它,孔子均会不禁感叹不亦乐乎!光这一点,孔子便值得我们这些教书的人好好学习。

      我们有的,孔子没有。

      现在的教师物质生活虽然比不上那些国家垄断行业者富庶,社会活动能力没有某些重要部门的公务员八面玲珑,但至少有一份工作和薪水以及保卫这份工作和薪水的国家法律,我们靠这份工作和薪水养活了家人。并因此能与家人一起享受朝夕相处的天伦之乐。而这些都是孔子没有的。孔子用其毕生的精力教育身边的大人小人,可自己却经常颠沛流离,无家可归,更别说给家人一份幸福安定的生活。面对孔子的衣食之忧诲人不倦我们这些即将享受绩效工资的教师还该有什么抱怨和不平衡呢?

       孔子有的,我们有吗?

       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是他能终身坚持一种信念,人类在历史长夜中,没有信念,一定会走失,尽管信念本身,就像火把或灯光,其自身的光亮,与茫茫黑夜相比,实在微不足道,但他能给行进在坎坷路途中的夜行者一份动力、一个希望。孔子有的,我们没有。我们几乎从未像孔子、柏拉图那样,有着明晰坚定的信仰,更不要说曾用尽全部力量去追逐信仰,所以我们也从未通过求知、教学体验过犹如爱情般的刻骨铭心。除了我们的心灵需要坚定明晰的信仰,我们的教育以及我们的国家也不能没有孔子或柏拉图式的理想来维系着。文明、可爱的教育和国家正需要以传授文化为职业的教师一点一滴的努力。我们不可能都成为孔子那样的老师,因为我们不可能有孔子的人生经历,也很难有他的学问和人格,但我们却可能拥有它的人生、学问与才华所蕴涵的种种情怀。正是这一点,让我们的向孔子学习有了最基本的意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便是孔子的情怀之一,倘若教了一辈子的书,连这点情怀都不曾真切地体会到,就根本无法感受到教学之恋的幸福与快乐。

      学第一,教第二。

      孔子最喜欢的事不是而是籍此当上了老师,获得了快乐。《论语》开篇的那段话就足以说明学是孔子的教学之道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是孔子安身立命的方式,他学到了一定的程度,学习给他带来了双重的快乐。其一是他的学问、人品及阅历得到了别人的认同,使别人甘愿拜他为师;其二,孔子不再孤单了,五湖四海的各路人马纷纷前来拜他为师,有那么多人和他一起学,而且其中不乏可以视为能与自己一起切磋学问、教学相长的朋友乃至知己。孔子品尝到类似于真正贴心的朋友或者知己进行交流的幸福,全是来源于他的学而时习之。陶行知先生常说,当教师的,得先学而不厌,方才可能体会诲人不倦的大乐。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学生每时每刻都以不同的方式接受各方面的信息,作为教师虽然不可能精通学生知道和想知道的每一方面的知识,但是应该了解尽可能多的知识。记得初近师范大门时,映入眼帘的就是身正为范,博学为师八个大字。只有博学了,才不会在课堂上出现被学生将军的尴尬场面,只有博学了,才能在学生面前树起威信,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称职的老师。只有博学了,才能体验到和学生分享学习带来的快乐。实为教学或教师生活之本。只有先了,才能教学,才能成为乐乎不愠的教师。从某种角度来说,更是当今教师安身立命的方式。


发布于:2022-01-08作者:guoxiaoyun

上一篇:如何在课堂上发现问题

下一篇:善于赏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