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反思
《司马光》这篇课文,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感受人物品质中的第一篇课文,而且是一篇文言文。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司马光》正是这样一篇文言文。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的七岁男孩的形象。“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实为文眼,突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由于我们班学生读完了《大学》《中庸》《孝经》,正在读《论语》,有了很好的读文言文的基础,所以,学习本课一点也不难。教学中,我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把没写出来的内容补充出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都想一展自己文言文的功底,所以,课堂上,学习气氛浓厚而热烈。通过小组合作,很快解决了课文翻译环节,背诵更不成问题。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感受到,让学生提前学习传统文化,学习国学,对他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有益处。
上一篇:《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
下一篇:《那次玩得真高兴》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