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让学生学会思考”和“单元组学习”谈教学方式的转变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讲到:“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可以因此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EEPO有效教育是一个集学习方式、课型方式、评价方式等多维一体的理论和操作系统,是以思维为前提的教育。他的核心理念是:有效教育教学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
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从以下两点谈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让学生学会思考、质疑、不盲从。
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练习课上,首先,我们一起学习了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同。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接着我出了练习题:1、一个平行四边形,标出它的两条高和一个底。问题:(1)、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考察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要找到相对应的一组底和高。知道题目中有时有多余条件。)(2)、求出另一个底的长度。(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2、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是48平方米,底边长12分米,问题:(1)、求高。(考察的知识点是: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单位不统一要统一单位。)
没想到这道题的解题过程一波三折。题目刚出来,陈晓达就说,没有办法计算,一个是面积单位平方米,一个是长度单位分米。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我就没有说话,慢慢的有同学说可以进行单位换算,单位转换完成后,轻松求出高,进而解决问题。通过陈晓达简单的一句话和刚才同学们一起经历的学习过程。同学们明白,遇到问题应该沉下心来思考,不能仅仅停留在视觉思维上。
接着,我出示第二个问题:(2)你能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吗?”
(我的预设是,同学们思索一下说缺少条件,必须知道另外一个底边的长度。)
课堂上,同学们异口同声:“能,能计算出。”我放手让大家试一试,也许在试的过程中会发现问题。直到大家计算完,没有一个不同的声音出来。我决定找同学汇报,同学们一个个自信的把手高举。一瞬间我有点不忍心叫起来一个接受打击。最后张一驰神采飞扬,快激动的站起来了。他是一个善于表达的孩子,他用的是底边加高的和乘二的方法。我请他来说思路,他仍然很激动和自信的边演示边讲解:“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可以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把三角形平移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是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是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周长是长加宽的和乘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也是底加高的和乘二。
质疑环节中,全班只有吴延鑫和李哲旭两位同学有不同意见。
请吴延鑫来讲,他认为剪下来的三角形中,三角形斜边是平行四边形周长的一部分,在拼成正方形后,长方形的宽是直角边。一个是三角形的直角边,一个是斜边,长度不同,应该是不对的。课堂上有几分钟时间,只能听到张一驰和吴延鑫两位同学的对话。最后课堂上,同学们都是看客。
通过直观演示让同学明白要计算周长,必须知道相邻的两条边的长度,只有一组底和高,没有其它条件是无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的。解决问题时,可以从问题入手,寻找必须的条件来解决。必要条件可能是已知条件,也可能需要相关的量计算得出。务必明确要求,读懂题目,准确分析,保证思路正确。
以这道题为契机,我给同学们讲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做到以下两点:
(一)、学会思考,质疑,不盲从。
(二)、认真倾听同学的意见,合理的做出判断。
解决问题时不能仅停留在视觉思考,用心读题,认真思考。为改变同学们不读题,不思考。要求学生每天讲一道题。
目的训练同学们:
1、敢表达、乐表达!
2、尽可能让孩子把思维打开,尽量的思维活起来!
3、能主动学。
4、树立我能行,我也很棒!
每个孩子都能积极的开口讲台。基本上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锻炼。教室是发智慧之声,发启蒙之声的地方。课堂要让我们的孩子会倾听、会思考、能质疑、学会表达,勇敢表达!
二、单元组的学习。从“假合作”到“真合作”,从“浅合作”到“深合作”。
孟教授说:“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不是大班、也不是小班,而是单元组形态。”
《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指的就是合作学习的优势。合作学习同时也是一个最古老的命题,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单元组学习有高下之分,我们要特别关注合作学习的两种情况:
(一)、特别关注把假合作改进为真合作。
如果在独立自学后4人或6人组交流,1、要做到关注、关照、倾听、资源利用、有亲和力。2、如果仅仅把课本上的文字读一读,图画意思说一说,或把表面的信息筛选了一下,这样的学习就是浅合作学习。
(二)、是把浅合作改进为深合作。
深合作:全员参与,深层分享。真正的深度的合作学习,要对知识进行思维的加工。分享思维过程,关注异同比较,适时质疑问难,提升合作深度。
发挥组长的职能:第一、组织有序交流;第二、引领深度对话。
基本规则:组长主持 有序交流—— 弱者先讲 中者补充 优者总结
要求:
1、全员参与 组长主持 弱者先讲 中者补充 优者总结
2、合作氛围 耐心倾听 作好笔记 善意评价 积极讨论
3、效果达成 分工展示 表达清晰 观点合理 结论正确
互学中组长的作用不仅仅只是组织发言顺序,更多的是要引引发组内深度互动,必要时要能提出反思性、互动性的话题,引导小组成员深度交流。
在学习中,首先独立自学;然后组内互学,讲的时候要有根有据,注意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
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分享阶段,各抒己见,自己讲自己的想法。
第二阶段,综合分析。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或是看我们交流的这几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或是直接归纳形成小组合作性成果。
第三阶段,答疑解惑。(生生互动,答疑解惑)
也可以第一个交流的同学可以先说信息、问题,并说出自己的思路。也可以说一说自己的成熟的、不成熟的想法或看法。第二个发言的同学就要针对第一位同学的发言进行纠错、不错,最好能讲解,或是提出问题引导同学思考。第三位同学就要适当的提问,(可以问,关于这个问题,谁还有不明白的?并请组内成员答疑解惑。或是组长提问——针对难点,重点提问,指名回答,抽测掌握情况,最后总结。)
单元组学习不能只分享,不提高。单元组学习不是比快慢,要让每一个成员都能听懂、学会。4人每人一种思想,合作交流后每人都了解了这四种思想,或是还有思维火花的碰撞产生了新的思想。这是合作的精髓所在。
单元组学习是好的学习方式,不能滥用。一节课的时间合作学习有一、两次就好。最多不超过三次,不能用它来解决细枝末节的问题。只是用来围绕主问题学习探究,解决重点、难点的问题。
上一篇:1000以内数的认识
下一篇:质数和合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