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这三周是这学期开始最忙的三周,但也是最有收获的三周。外出听报告、学习、学校微课比赛、现场课比赛,三周连轴转,让记性本来觉得还算好用的我总是忘事情,每周给孩子们发的思维题总是发的不太及时,特别感谢家长们这段时间给予的理解和支持,为了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孩子,我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锻炼自己,学习我一直在路上。还好,经过三周的努力,微课、现场课圆满结束,虽然有遗憾,但让我收获了太多、也感触颇深,最有感触的有以下几点:
1、讲课前一定要研读教材、读懂教参的每一句话,新课看完一定要把本节课所涉及的练习题都做一遍,这样能更清楚本节课的知识点有哪些。比如《倍的认识》这节课,新授环节就有“三种萝卜的倍数关系”,让学生学会说倍数关系的三句话,但练习题中涉及了一道三个量的倍数关系,就牵扯到“几份的量不变,一份的量发生变化,倍数关系也发生变化。”,所以认真研读之后,就不难发现本节课除了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以外,还要让孩子体会“一份的量不变,另一个量是几个一份,就是它的几倍”以及“几份的量不变,一份的量发生变化,倍数关系也跟着发生变化”这两个知识点,所以认真研读教材后再设计的思路让孩子们学完对“倍”有了很清楚的认识。另外,了解完本节课的知识,一定要看看本单元的内容,知道本节课在本单元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就像孙校长说的,找出每个单元的中心课,其他课是由这节课迁移或延伸的,一定要上好中心课。那么《倍的认识》就是本单元的中心课,在我们学完这节课,我又抽出一节课练习,让学生找出一句话中“是后面的那个量是一份的量”,学生只要找出一份的量,那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几里面有几个1份的量”、“求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几个1份的量是几”,学起来特别容易。因为中心课上孩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说实话,讲微课前一直对自己的课没有信心,精心设计的课件在四楼录播室声音和动画都放不出来。后来跟玉钦老师聊,才知道PPT的版本不一样,所以前一天晚上我又上四楼,重新在录播室插入动画、声音,在录播室电脑上按它的版本保存。制作好课件后又在班内练到晚上十点多,这才对自己的课有了一定的把握。还好,最后微课的发挥还算正常。但问题又来了,由于微课练的太熟练,习惯了没有学生、也习惯老师完美式的得出答案,以至于现场课加上学生后顾及不到学生。在杨老师的督促下,又一遍一遍的试课,杨老师、李老师,还有访访、玉钦一遍一遍的听,一遍一遍的评,改思路、精准语言。到最后正式的现场课上,还是由于自己的紧张,忘了学习目标这个环节,又退回来让学生齐读,而且由于各班学生的差异,我班学生最后总结的不是很理想,其他还算顺利。我清楚的知道,这节课除了有自己的努力外,更多的是来自年级组的帮助,感谢杨老师和李老师两位师傅和访访、玉钦两个小伙伴。
3、多读书学习,及时反思,做好总结。讲完课后这两天都想着总结,但语文老师又讲现场课、学校又组织打扫卫生,一直有一些想法但没系统的写下来。积攒着一直到今天一大早,一早醒来精神很好,及时把本节课成功和失败的地方记录下来,下次再讲《倍的认识》时,改掉自己失败的地方,争取能把这节课完整的上下来。孙校长也说:青年教师离研究性教师的距离就在于常反思、多写文章,以后给自己定个目标,以后不管有多忙,每周写一篇反思或一篇教育小故事,努力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最后能像学校的其他老师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专家型教师。
丁千秋师傅说了,走到哪我都是实小人。实小人“向星星瞄准,总比向树梢瞄准打的高”的思想和“总拿第一”的习惯,希望不会在我身上失传。感谢学校,给了青年教师这次锻炼自己的机会,让我又有了新的成长。虽然不会每次拿第一名,但我会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好自己的每一步教师之路。
上一篇:2019年上学期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下一篇:5的乘法口诀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