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学校》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课堂上,我把课文分成了3部分去进行教学。 前5段,我采用多种朗读形式,例如我范读前两段,遇见如“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 吹着口笛”此类的好句子时,便停下来,让孩子们去反复接读(指名读,齐读),不刻意去讲好 句子的“好”,而是给孩子读的时间,他便有了感受的空间。
当我们读完前5段时,我引导孩子们:你们喜欢花的学校吗?这时,很多孩子便说不喜欢,因为他们的学校太 严格了,出去玩都不可以;也有一小部分同学说喜欢,因为他们一下雨,就可以放假了;这时, 就有孩子接着说,我还是觉得我们学校无论下不下雨,一到周末就可以放假比较好,所以我还是不喜欢。孩子们的答案,让我惊喜于他们已经在感受了…… 既然是这么严格的学校,那么放假后的兴奋就可想而知了。所以第5段,我知道孩子们读出花 放假后的心情,就变得顺利得多了。 我把最后的7—9段放为一部分,这次我让孩子们自由朗读,并去想象:花门见到妈妈后可能 会做些什么?孩子们的想象是十分精彩的:告诉妈妈自己放假了,那么长时间不能见妈妈要跟妈 妈说太想念妈妈了…… 到这里,孩子们对花的学校的看法应该已经形成了,我再让孩子们完整的读一遍课文,并且 再抛出最后一个开放型的问题:如果花的学校的校长现在来到了你身边,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孩子们说:“对花们不要太严格了,他们也要出去玩的”,“不要总是惩罚花儿们,出来玩游 戏,花们才会快乐”,“给花们建座足球场吧”……
我想,这个时候,孩子们已经懂得了泰戈尔当时写下这首诗的心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