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雅杯优质课大赛听课感受
《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愉快学习、探究学习中学会学习,快乐成长。本次展示的这几节课都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
谈四点听课感受:
一、 教材把握准确到位、教学思路清晰。
1、合理利用教材,活用教材。《倍的认识》自主创设情景
从课堂看到教师对教材把握到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生第一次认识倍,所以对概念的切身体验,表现的初步建立是尤为重要的,老师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去感受倍、体验倍。首先是眼动:摒弃了教材,难以表达红萝卜,白萝卜,水萝卜。选择与学生更贴近的在黑板上摆出红花和黄花的方式,增强了简单的情境创设的动感,拉进了与学生的距离。其实是动口,老师在认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指明说、同桌说,说的过程,是不断地给学生强烈刺激的过程。是学生不断巩固的过程,内化的过程。让学生动手圈一圈,画一画边操作边思考的过程,“份”的痕迹更加明显,“倍”的表象逐步清晰,并以表象为桥梁,在头脑中建立了完整的倍的概念。
2、环节设计,逐层递进。
“在标准量不变,比较量变化”引起“倍数变化”,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渗透了“标准量变化,比较量不变”引起“倍数变化”,两个层次的推进,让学生在不断地变与不变的比较过程中强化概念的形成认识,不断走向深刻。
3、练习的设计有层次、有梯度、能延伸。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年级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的主动性,但持续时间不长,缺乏耐心,老师,抓住这一心理特点,改变练习的形式,以此调整学生学习的状态,提高了练习的效率,同时练习的设计也体现了数学活动的丰富性,多样性,趣味性让学生在玩儿中学学中玩儿,将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
练习的设计一方面建立了学生清晰背的概念后,引导学生积极的挖掘思维的深度,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将备注关系要具体食物抽象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用线索强化思路,注重学法引导。
《6的乘法口诀》在课的开始向学生指明研究的路径。首先,回忆学习1—5乘法口诀的过程。算加法——改乘法——编口诀——用口诀
有了行动的方向,学生就会沿着这个思清晰地观察、思考、活动。课尾,引导学生进行回头看,想一想这节课咱们是怎么学的?学生在反思,回顾的过程中,对编口诀计口诀用口诀的学习方式有了进一步的体验和感受,为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做了很好的积淀。贾老师向学生渗透,学习的基本方式和路径,这样学生在除数学知识之外,还能更高层次上有所体验和收获,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让学生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必要性和价值。
转化(平行四边形——长方形
新知——旧知)
3、回头看。回顾学习历程,再次梳理,掌握学法。
三、教师良好的素养。
1、语言准确、要求具体。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手脚架
2、教师语言富有激励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共同历程,课堂应该具有生命的韵味和命的色彩,能够让师生在课堂体验到教与学的愉悦,真正做到教得愉快、学得满意。
上一篇:学习《正面管教》收获
下一篇:用心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