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今天是2024年 06月 19日 星期三
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实验小学 > 教学科研 > 教学反思 >

《题临安邸》教学反思

题临安邸教学反思
华龙区实验小学  冯宁宁
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对我来说是吸取能量,提升自我的大好机会,所以我一直很期待,也很重视。选择课题时有些犹豫,本单元是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和略读课文《小岛》。对于我个人而言这种要体现爱国情怀的课文想讲出来气势,并感染孩子们有些困难。
在王老师的建议下,我选择了《古诗三首》。本想模仿武凤霞老师看能否一节课讲完三首古诗。于是我反复研读王老师给我的武老师的授课资料,又从网上找来武老师讲授四下《古诗三首》的音频,反复听,认真想。试着去找这三首古诗的关联点,经过苦思冥想、查找多方资料,依然联系不到第三首古诗。
开始我决定讲前两首古诗,它们都是宋朝的,前后有关联。着手写教案发现越写越多,根本讲不完。在郭老师的建议下,我选择讲授《题临安邸》,这样下节课学习《示儿》时孩子们更容易理解。也作为下节课的背景资料。
于是微课时,我先从题目入手,再让学生读诗,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整体感知,理解诗意。结合资料体会诗人的感情。对于一节课来说,显然有些薄有些浅,郭老师建议我最后拓展一首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和本首诗的情感是一样的,这无疑是本节课的点睛之笔。
在现场课时,因为古诗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理解背景资料对孩子来说是个难点,所以我本想在这方面能有所调整,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很明显资料的补充是我这节课的一个缺点,文字太多,导致大部分孩子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内,捕捉不到重要信息,甚至读不懂。如果能用一句话概括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就好了。
为了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又使得课堂不平淡,讲出感情和气势。在课堂语言,遣词造句上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夫,导致备课重心有些偏移,使课堂浮于表面。没有顾忌孩子的听课感受,让孩子游离在课堂之外。
最后拓展的古诗的有所改变,改成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南宋权贵和宋朝移民对比更能让孩子们理解诗人的情感。
讲完微课,邵校长提议要有“引领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当时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去改变,只是在皮毛上加入了写学生的环节。真正讲完现场课才发现,整节课孩子们都没有走进课堂,也没有走进古诗,更别说走进那个时代体会诗人的情感。
讲完课,整体感觉,真没做到以学生为本。患得患失,怕学生答不出来,怕学生说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怕自己控制不了课堂的流程。就一直牵着,甚至是拉着学生往前走,也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导致整节课,学生没有真正走进课堂,教师也一直再走教案,没有走进学生。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不断反思自己,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在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发布于:2021-01-18作者:冯宁宁

上一篇:《什么比猎豹的速度快》教学反思

下一篇:《琥珀》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