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心得
——听陈先云《漫谈语文课本选文》有感
华龙区实验小学 冯宁宁
陈先云先生是国家统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执行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编审、研究员,国家语委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委员,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小学语文》杂志主编。能听到陈先生对语文课本选本的直播讲解,让我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了语文教材。
语文教科书是公共文化产品,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多年来媒体对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批评多集中在选文上。陈先生以课文《长城砖》为例,向我们清楚地呈现了人们对语文教科书的种种批判、质疑与讨论。同时也明确了语文教科书选文的价值立场,《长城砖》是一篇童话故事,童话故事重要的特点是想象,所以没有必要讨论,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站在语文的角度去看,增强文体意识。
从语文教科书发展历史来看,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流集团,都会根据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对语文教科书选文的题材范围、内容等方面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语文教科书作为官方审查通过推荐使用的课本,其选文从本质说,是一种价值立场和价值尺度的选择。不同时代的选文,具有时代的烙印。文革后的第一套教材以劳动教育为主;1978年教材明确提出语文是思想政治教育和语文知识教学的辩证统一;现行的教材从小培养爱国意识。
教科书编写是依据课程标准具体选择某课程的教育内容,并通过组织加工而为师生提供适宜教学材料的过程。语文学科没有直接对应的特定科学领域或社会生活领域,它的知识源头是用各种语言符号创作的文章、作品。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语文教科书大多是以若干课文为主体内容组织加工而成的,文选型教科书是语文教科书的主流形式。
中小学教科书的编写有其特殊性,不管是哪个学科,一般由某些领域的少数专家和学者来编写,教师和学生是教科书的实施者。就语文教科书而言,选入什么样的文章、文学作品,选编哪些作家作品,教科书体系结构、能力体系如何构建,设置哪些栏目,编排方式如何呈现,等等问题,都会涉及到教科书编者不同的编制理念与课程思想。
教材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回想起来给我影响的课文内容非常多。落花生的品质,小萝卜头的好学,挑山工的坚韧,都随着教材一起刻入了我的生命。统编教材有改变,也有坚守,不变的是我们对人,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我要给予孩子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后仍然能保留在身上的,深入血液和骨髓的性格、品质、气质和能力。他能写端端正正的字,做堂堂正正的人;他能品诗词歌赋,能爱梅兰竹菊;他明白春华秋实,懂得礼义廉耻。他,是中国的孩子。
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小学教室的讲台上完成的。希望我,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让孩子们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