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食》教学反思 尹瑞珍 《中国美食》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4课。本课是以形声字为主题的归类识字,形声字分布在美食名中,主要包括“艹”“火”“灬”3个偏旁。美食包括7种菜肴和4种主食名。7种菜肴名,每种都包含着一种烹饪方法,表示烹饪方法的有“煎、烤、煮、爆、炖”5个生字,表示蔬菜名的有“菠、茄、蘑、菇”4个生字,都是需要识记的形声字。每种菜肴均配有色彩鲜明的图片,图文并茂,让学生在识菜名的同时又能了解制作方法、理解字义,一举多得。 本课内容和孩子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对于这些中国美食,大部分学生还是很感兴趣的。本课教学重在引导孩子们在学习中观察思考,发现汉字独特的构字特点,从而理解字意,识记生字。二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识字方法,本课出现的美食均为生活中常见的,有利于学生自主识记与美食相关的字。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通过创设有趣情境贯穿课堂,从开头的图片(肉山,西蓝花森林),学生就进入了情景。然后出示“炸酱面”,读准多音字“炸”,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吃过什么炸的食物。告诉学生,既然喜欢美食,我们就开个饭店吧。首先要准备食材。把文中的菜名食材画出来,学习“菠菜,茄子,蘑菇”等生字。找到规律:都是“草字头”。然后找一找制作方法,圈出来,如“炒,爆,烧,煮,蒸”等,发现规律:或者是火字旁,或者是四点底,都是表示“火”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还可以炒(烧、煮、蒸)什么?进行拓展。 本课出现的美食均为生活中常见的,有利于学生自主识记与美食相关的字。本课教学重在抓住本课生字形声字居多的文本特征,引导孩子们在学习中观察思考,发现汉字独特的构字特点,教给学生利用形声字识字方法,对火字旁和四点底进行字理识字,从而理解字意,识记生字,让学生把对字词的含义理解变得丰富、有趣、简单灵活。接着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构字规律,从而拓展识字方法,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做到一课一得,整堂课非常扎实。 最后拓展家乡美食,说说濮阳有哪些美食?河南有哪些美食?出示图片,胡辣汤,壮馍,裹凉皮,牛肉耗辣椒,烩面,开封灌汤包,花生糕……学生非常熟悉,经常吃。因此非常感兴趣。 学生整节课都处于比较兴奋快乐的节奏,通过认识这些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认识中国的美食文化,爱上中国的美食文化。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文化的兴趣,同时使学生感受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不足之处:学生课堂读的多,说的多,小组交流少。 将美食分为主食、素菜、荤菜之后进行师生对读,自然地把词分成了烹饪方法和食材两部分,这时如能引导学生关注食材,就能水到渠成地理解和为“主”、“荤”“素”,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的饮食文化。
上一篇:《“贝”的故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