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今天是2024年 06月 19日 星期三
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实验小学 > 教学科研 > 教学反思 >

《匆匆》课后反思

一堂课老师从开始上课一直讲到下课还意犹未尽,看似所有的知识点都讲了,可是学生能听进去多少呢?要知道老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如果只是一味地只管自己的教而不顾学情,不以学生为本,老师累死了,也是吃力不讨好。老师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精减课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有所

1

第一、老师要钻研教法,研读教材。我们可以参考别人的教学方法,但不是把别人好的方法“拿”来,如果只是一味地“拿来主义”,一整堂课的教法只是一些“亮点”的堆砌,还哪来真的亮点,还怎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还怎么让学生对你的课有期待之情?研读教材,就要把教材吃透,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才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吃透教材老师就必须把教材读厚。对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活经历以及其相关作品必须要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深入地解读文本,这样才能让自己有“一桶水”的储备,才能把那“一碗水”教给学生。

在上《匆匆》这一课,我看了很多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为了体现课堂的完整性,这些教学设计都把对修辞手法的运用,学习直接抒情的表达方法和仿写句子安排在一课时来完成。这一课的生字比较少,课文的篇幅也不长,我觉得完全可以在第一课时完成生字词,指导课文朗读,巩固修辞手法的学习;第二课时直奔主题,学习直接抒情的表达方法和仿写句子,进一步了解散文的特点。这样就能使整个课堂流程更有条理,重难点更突出,学生学起来也会更轻松。

在学习直接抒情的部分,结合对朱自清的介绍,学生能更快地走近作者,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2

第二、要改变教学理念,精减教学内容。不要一味地被应试的指挥棒所左右。不要因为哪哪些知识点要考,就将课本中所涉及的知识都一鼓脑地倒给学生。这样就无法做到有的放矢。我们要知道语文教材的知识体系是螺旋式上升的,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不是一两节课就可以提高的,所以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注意,以前出现的知识点可以一笔带过,甚至可以不讲。如果一味地求全,到最后该讲的新知识点没讲透,旧知识点学生又没兴趣听,结果只会顾此失彼。学生自己能弄懂的内容,老师要懂得放手,不要一味地牵着学生,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地得以提高。老师只在学生不懂的地方作适当点拔,让学生有种豁然开朗,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感觉。

朱自清的《匆匆》这篇散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朱自清先生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写得形象可感,是因为作者运用了排比、比喻、反问、拟人等一系列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慢慢接触,所以在品读课文时,与修辞相关的知识我们就可以一笔带过。

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抒情的表达方法,那么重点就应该引导学生品味一连串的问句所表达的感情,紧扣文中的问句,对比朱自清先生一生勤奋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理解这样表达的好处。

在理解文本的表达后再仿写就会水到渠成。

3

第三、老师要知道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一定要做到少讲多读。“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要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地读,在读中让学生有独特的感悟,在读中发现语言文字的规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以后的精减课堂打好基础。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朱自清对因时光流逝而着急、自责的心理,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我采取了师生问答的方式读课文,很快就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在学习仿写句子部分,我采用分小组配合读,一组读事例,一组读时光流逝的部分,学生就能很快地把握文章的表达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加深了对本的理解。

4

第四、精减课堂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老师的教学流程会提前备好,但老师的教学节奏是根据学情来决定的。当老师讲完某一知识点,全场一片静默,传递给老师的信息是孩子们没听懂,老师就会再重复讲一遍,教学节奏无疑会慢下来,事实真是这样吗?很多时候并不是学生没懂,只是他们不想回答问题,所以有必要在课前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样就可以尽可能的少浪费时间。

发布于:2021-04-27作者:changhongwei

上一篇:《匆匆》

下一篇: 《鸡兔同笼》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