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爱上学习
宋社霞
孩子入学后,先前的新奇感和兴趣很快就会消失。一旦进入实质性的学习,在幼儿园养成的爱玩爱游戏的习惯就会表现出来。无论是文化课的学习还是其他方面的学习,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您想一想,在咱家孩子身上是否出现了下列情况:
1、学拼音比较难,尤其是复韵母学习有障碍。
2、让复习或预习功课,他会对书本的插图感兴趣,外面有任何响动都会吸引他。
3、反复纠正的握笔姿势过一会又出现差错,刚刚挺直的脊背又弯了。
4、注意范围狭窄,一旦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上,就忘记了别的事情。
5、作业完成的比较慢,还写一下玩一下,不管怎样催促,仍然是慢吞吞的,给人的感觉写不写都无所谓。
6、独立完成作业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无常,容易疲倦;行为动摇不定,容易冲动和特别敏感。
7、孩子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如果要求同时注意两件事情,往往做不到。
其它……
尽管都是6岁左右,但是表现的形式各不相同,不一而足。我们在家里看到的情况,在学校同样存在,甚至更多。老师肯定会规范管理和指导,老师也一定会爱护咱家的孩子,但是老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是几十个孩子,她们真的没有精力和余力给孩子一一指导和纠正。在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我们作为家长一定要做好统筹安排。
那么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其实,上述表现都与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密不可分,这一时期的孩子的特点有:孩子很好奇,新鲜感比较强,但是能保持的时间却很短。孩子的认识过程与学前儿童还有许多相似之处,无意性和具体形象性占重要的地位。注意力不稳定、不集中,不善于使自己的思维活动服从于一定的目的任务。容易受不相干的事物吸引而分散注意,以致离开原有的目的任务。
怎样让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能够爱上学习?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这里我结合自己和朋友的做法,提几点建议。
第一,要放平心态,把发现问题变成去解决问题。
孩子之所以学习出现问题,是因为接受的信息是混乱的、错误的,是我们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让孩子产生了负面的情绪体验。比如,我们认为拼音如此简单,那还不是张口就来?其实孩子的思维特点遵循这样的发展规律:从形象到抽象再到符号。刚入学的孩子没有受过(或者很少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字母与发音之间的关系,发音与具体字之间的关联,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由抽象的思维转化为逻辑符号需要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只能慢慢来,不能太心急。我们看到到孩子慢悠悠的样子,肯定会有忍不住的时候,但是,越发火情况会越发糟糕。这就像走路时遇到一个台阶,对大人来说,脚一抬就过去了,而蹒跚学步的孩子只能连滚带爬地过。对蹒跚学步的孩子我们有足够的耐心,为什么对刚入学的孩子不能有同理心呢?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和思维来比照孩子。
第二,以作业为抓手,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做作业,是每一个孩子最不爱但又是最必要的一项繁杂工程。在孩子入学后,家长要密切配合老师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首先要根据孩子的情况量体裁衣,每天给孩子设定一个可完成的小目标。比如,先让孩子一口气大声、清晰、快速地读出一个句子,而不是让他快速地读准全文。其次,在孩子的学习区内完成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而不是简单的重复或力不能及)比如,由读准一个句子到读准一段文字等。再次,建立一套即时的反馈机制。对孩子完成的内容要及时有效的表扬,对未完成的任务,要指出改进意见。如果学习上能满足这三个条件,孩子就能从学习中获得大量的愉悦感和成就感,那对孩子来说学习就会越学越带劲,越学越精神越自信。
第三,在玩乐中学习,与孩子一起闯关。
低年级孩子天真活泼,我们做家长的也要像老师一样采用“童趣性的方法”,才能使孩子快乐的情境中产生兴趣,投入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比如拼音学习,是由形象的思维转为逻辑符号的思维,纯拼音的学习是抽象的,枯燥的。面对刚刚入学,特别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一年级学生,绝对是个挑战。所以妈妈在生活中要帮助孩子进步,在家的显眼处贴上拼音的便利贴,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把已经完成的目标贴上星星作为奖励,当孩子没有完成时,要帮他分析原因,包容孩子出现的反复。不急功近利,不用打骂惩罚的方式解决问题;用表扬、欣赏、鼓励的方式,让孩子更有动力,充满自信。
第四,在生活中学习,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
如果孩子觉得所学的东西与生活关联不大,就很难再有兴趣学下去。小学低年级的数学,只要记忆力好,能记住一些计算规则就应该问题不大。但是也别放过思维能力的训练。数学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越往顶层的时候,需要的各种思维能力越多,当思维能力不足的时候,掉队是必然的。
今天的孩子在幼儿园都会使用手机,使用计算器,也不怎么用学习算数。但并不是生活中没有算数。所以,学龄前的孩子也可以接触算数。我当时的做法一个是让孩子背诵10-100以内的加减乘除口诀。其次是在生活中,每天让他当“会计”。3岁后,我家的馒头、酱油、醋、盐、调料,夏天的冰棍等全都交给他从学校小卖部买回家。甚至每次给他一元钱,也要买回两样东西。这些生活常识,都可以帮助孩子训练逻辑思维。
第五,对学习指导要有针对性目的性。这一阶段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指导孩子时,目的性就要强。比如:每一次只做一件事,每一件事都以一个月为期限。写作业时,先让孩子读一读,或者回家的路上,也可以问问孩子,让他复述一下内容,回家后再写作业或者再抄写内容就会减少许多障碍,速度快了,准确率高了,效果就好了。
看图说话或者将几个词语连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是孩子们一定要做的题目,这类题目也是孩子最容易出差错的题型。即使不出差错,说出来的内容也是干涩无味。建议,可以引导孩子先读这些内容或词语,想象这些内容主要讲了什么,再根据题干的要求将画面内容或者句子的意思连缀起来。分别让孩子读一读——想一想——连一连的方法,让孩子切实有效地克服难点。
第六,少用橡皮,培养孩子认真、细心的习惯。
小孩子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要从一开始就规范孩子们的书写,这一点不容马虎,写一手好字受益一辈子。写字的习惯从他们开始拿笔就得告诉孩子写规范字,这要家长们耐心一点点的去纠正。
培养孩子的记忆力,记忆力能让孩子在学习任务重的时候提高效率。孩子作业时,家长要监督指导,但不要越俎代庖。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如果完不成,就借助老师学校的惩罚规则,让他受到惩戒,让他们知道按时完成作业是他们的责任。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推动孩子探求新知,使孩子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养成敏锐的思维力。孩子的学习需要一个过程,刚开始学习的速度并不能代表未来学习能够达到的高度,只要我们使用的方法符合孩子学习心理的发展规律,每一个孩子都会爱上学习,每一个孩子都会极其精彩。
上一篇:你是我的好朋友
下一篇:我是读书小二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