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
多文本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初探
华龙区实验小学 董艳红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加强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科,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综合性课程。”崔峦老先生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训练,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结合,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由此看来,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以文本为范例,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呢?“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多文本阅读的出现,很好地为读写结合搭建了一个平台。那么,如何在群文阅读中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关键词】多文本阅读;读写结合
一、精选多文本内容,找准读写结合训练点
多文本教学的选文不外乎有这样几种来源:课内整合多文本阅读、课外多文本阅读、课内外结合多文本阅读。在我任教的学校,我们选文来源最多的是:课内整合群文阅读、课内外结合群文阅读。多文本教学要求选文要关注内容与主题的组文,关注语文表达的组文。其中,关注语文表达的组文(如:同样题材不同写法的组文、同样篇章结构的作品组文)是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很好组文。
如:在教学“写景中联想寄情”这个议题时,我选择了相同写法的文章――《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的读写训结合练点:运用比喻、拟人,想象和联想来表达感情。
又如:在教学“学写法,写小诗”这个议题时,我选择了相同写法的儿童诗――《我想》《致老鼠》《爸爸的鼾声》的读写结合训练点:运用拟人、假设、夸张、重复、对话、想象的手法。
再如:在教学“习特点,巧习作”这个议题时,我选择了相同写法的文章――《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铁甲战士》的读写结合训练点:运用了“倒叙”和“首尾呼应”写法。
老师精心找准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能为后面的读写结合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精析群文特点,尝试进行仿写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对多文本组文的阅读后达成了表达上、写法上的共识,这只是完成了“吸收”这一步。接下来,要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写的指导,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倾吐”。叶圣陶语:“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在群文阅读中,如何让学生在“吸收”的基础上,更好地“倾吐”呢?我认为,仿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如:让学生在阅读《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这一组群文的过程中,找出作者分别把什么景物联想成什么,并体会表达了怎么样的感情,从而达成了共识:作者运用了写景中联想寄情的写法。再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尝试着写写你所访问的大自然的“朋友”。如:校园访友、田野访友……学生由于深入阅读了组文后达成了写法上的共识,从而习得了写法,写出的习作语言优美,引人入胜。学生们写了这样一段段富有诗意、生动形象的话:
山坡上,一切都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双宿双飞的蝴蝶!你在我周围翩翩起舞,是邀我做你的舞伴吗?你好,在天空中自由自在跳舞的蜻蜓!你是要带我一起飞翔吗?你好,高大魁梧的香樟树!你张开宽广的胸怀,是要和我拥抱吗?你好,碧绿的小草!你用流动的绿色迎接我,是让我保护你,和你永远做朋友吗?
走到池塘里,我兴奋地给池塘里的朋友打招呼:你好,优雅的荷花!你沉睡的样子真动人。你好,可爱的小青蛙!你动听的歌声,使宁静的池塘里充满了音乐。你好,飞舞的蜻蜓!你是在为青蛙伴舞吗?你好,蛐蛐伯伯!你严肃地弹着琴,使池塘里的气氛变得不一样了。你好,游动的鱼儿!你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一定很快乐吧!你好……这如仙境的池塘,使我流连忘返。
我来到田野,看到了数不胜数的小伙伴。我热情地给他们打起了招呼:你好,金黄的玉米!你身上挂着的一串串珍珠,是为了显示你的高贵吗?你好,火红的辣椒!你穿着一身火红的晚礼服,是想和我比美吗?你好,害羞的花朵!你迟迟没有开放,是因为要和我捉迷藏吗?你好,娇小的狗尾草!你翩翩起舞,是想邀我一起跳舞吗?喂,绿油油的小草!你为什么低着头呢?我猜你是因为看到我害羞而躲起来了吧。
我和果园里的朋友打着招呼:你好,黄澄澄的大橘子!你那果肉外穿着一件棉袄,是因为你怕冷吗?你好,樱桃妹妹!你露出红彤彤的笑脸,是要我品尝你吗?你好,香蕉弟弟!你是因为上课时坐姿不对,才变成弯弯的吗?你好,爱美的石榴姐姐!你也太爱美了吧,头上还有几片花瓣。
我和大自然的朋友打着招呼:你好,美丽的花朵!你张开粉红的小脸,是在对我微笑吗?你好,自由自在的河水!你一路奔向远方,是要去哪里呢?你好,强壮的大树!你那俊俏的树枝,茂密的头发,真威武。你好,淘气的小鸟!你在天空中歌唱,是要我做你的听众吗?
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我正在跟他们打招呼:你好,高高的大树!你撑着一把绿油油的大伞,是想为我遮住太阳吗?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那么多泉水,是想让我解渴吗?你好,美丽的野花!你把你的笑脸张得那么大,是想让自己变得更美吗?
如:让学生在阅读组文《我想》《致老鼠》《爸爸的鼾声》的过程中,找出作者运用了拟人、假设、夸张、重复、对话、想象的诗句,并体会表达了怎么样的感情,从而达成了共识:小作者运用了拟人、假设、夸张、重复、对话、想象的写法。再让学生学习这样的表达方法,写一首小诗。学生在阅读群文的基础上“吸收”了儿童诗的写法,“倾吐”时可谓是一气呵成,写出的小诗富有童趣,让人拍手叫绝。有一个学生写了名为《如果》的诗:如果/我是一阵微风/我会给运动员/带去时钟//如果/我是一滴雨水/我会给花草树木/增添生命的美//如果/我是一个果子/我会给路人/频频敬礼//如果/我是一棵大树/我会给小花小草/快快让路。还有一个学生写了名为《天气》的诗:天气 天气/真淘气/一会儿下雨/给大地洗洗/一会儿刮风/给树叶梳理/一会儿下雪/给大地穿衣。
这样富有情趣的小诗枚不胜举,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可见,让学生在深入阅读群文,引导学生达成共识,找准读写结合训练点的基础上进行仿写,能让学生很好地“倾吐”,写出高质量的习作。
三、对照多个文本的特点,及时反馈评价
教育心理学证明:学习必须获得信息的反馈,没有反馈的学习收效甚微,甚至无效;反馈愈及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愈浓,学习效率就愈高。可见反馈的重要性。教育家库贝认为: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改进反馈的策略很重要。通过反馈,可以使有用成果的学习得到强化,而且也可以使错误的学习立即中止,避免有所延误。反馈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为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掌握教学时间等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信息依据,使教师与学生都能有目的,脚踏实地朝着教学目标迈进。
在多文本教学中,如果只是让学生阅读,仿写,而不进行及时的反馈,对于学生读写结合的学习效果,老师就会全然不知。因此,必须进行及时的反馈。那么,如何进行反馈呢?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对照多文本特点,师生共同制定评价的标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对照多文本特点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制定评价的标准,参照此标准加以评价,能使评价方向不偏移。
(二)同桌互查反馈评价
同桌当小老师互查,把仿写的习作互相读给同桌听,参照评价标准,指出伙伴值得学习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老师抽查反馈评价
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在课堂上不可能检查、评改每个学生的习作,因此,可以采用抽查部分优秀学生、中等学生、后进学生的作品在全班展示,表扬优点,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小组内反馈评价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共同选出本组的优秀习作,共同阅读评价,找出优点。还共同阅读急需改进的习作,提出修改意见,共同修改。
当然,同桌互查反馈评价,老师抽查反馈评价,小组内反馈评价,这些方法不是每次都要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两种反馈方法。
总之,在多文本阅读中,只要精选组文内容,找准读写结合训练点;精析群文特点,尝试进行仿写;对照群文特点,及时反馈评价,就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素养。
多文本阅读中“读写结合”的实践研究
华龙区实验小学 王艳华
华龙区实验小学 张晓芳 【摘要】当前,阅读教学的沉疴一时难除,阅读教学的弊病依然存在,学生阅读状况不容乐观,在这一背景下,多文本阅读应运而生。多文本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建构的过程。多文本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多文本阅读;学生;读写结合 一、当前阅读教学的弊端 通过对我校当前阅读教学现状深入调查,笔者发现阅读教学有以下弊端: 1.教学方法单一,模式陈旧。传统阅读教学教师指导多流于应试层面,忽视学生主体体验与感受,忽略阅读本质。没有把学生个性发展、特长培养、主体意识当成阅读教学的目标,关注的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技能训练达到的水平。 2.师生辗转于题海,学生阅读量少。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师生往往辗转于题海中,学生阅读量少,课余时间里只能看看电视,很少看书,或者根本不看书。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属于留守儿童,这部分孩子课外阅读近乎是空白,总之,学生缺乏正确的阅读价值导向,没有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相应也导致了习作水平的低下。 3.家长思想观念落后,择书感到迷茫。我校位于城乡结合部,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家长素质良莠不齐。据调查,25%的家长认为学习任务完成即可,13%的家长认为看课外书是浪费时间,愿给学生买练习题、试卷,而不愿买课外书;65%的家长有为孩子买课外书的意识,但在选择图书方面盲目,要么深,要么浅,除了通常情况下的四大名著便是所谓的百科全书,漫画,作文之类,学生进行浅层次的表象阅读后便觉得乏味,买回的书多是压箱底。 二、多文本阅读指导学生读写结合的优势 与传统的阅读教学相比,“多文本阅读”在目标、过程和意义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自身的特质。因此,精心构建的“多文本阅读”具有以下优势: 1.增加阅读数量,让学生读得更多。多文本阅读开展以来,能得到专家学者和广大一线教师的欢迎,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它的形式与单篇阅读完全不同, 师生可以读到更多的文章,而且这些文章都是教师自主选择的, 是教师喜欢、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的可读性非常强。 2.议题贴近儿童,让学生读得更深。多文本阅读开展以来,能受到师生的喜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议题的选择贴近儿童。有意思、可讨论、较开放的议题,让学生读得进去,也谈得起来,如蒋晶军老师的《创世神话》,在这个议题下孩子们有三次发现,不断地推动了孩子们的阅读和阅读兴趣。其实,对于读书,交流讨论的乐趣甚于读书本身,正如康德所言:“没有讨论的阅读是无趣的,没有阅读的讨论是空泛的。” 3.强化阅读主体,让学生读得更乐。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一节课教一篇文章,学生很快读完,内容基本理解,教师只好不停地问、不停地讲,学生被动地答、被动地听,主体意识缺失,阅读兴趣降低。多文本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新的阅读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不得不少问少讲,学生忙着进行看书、思考、陈述、倾听等语文实践,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三、多文本阅读指导学生读写结合的实践 1.做好相关准备。A.学习、收集有关多文本阅读方面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实践经验、体会与理解。B.基础调查与测试。通过问卷、访谈、课堂观察等途径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阅读、写作情况,以及教师对阅读策略的认识与实际的阅读教学情况。C.观看多文本阅读的相关课例,比较当前主要的课堂教学模式,总结经验,寻求启发。 2.初步建构适合我校学生的多文本阅读教学模式。 A.假期读书活动展评,实验教师汇编阅读材料、拟定本阶段研究计划。B.借鉴其它地区研究成果,结合我校阅读教学现状,通过各种读书活动展评、班级读书活动的设置、课内单篇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指导、多文本阅读教学研讨等途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了解学生在有效信息提取方面的能力缺陷。C.收集整理本阶段研究资料,撰写阶段研究总结,继续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知识。 3.指导学生领会同一议题的不同表达方式。A.根据假期读书活动展评,调整本期阅读活动方案。B.指导学生在默读静思中,体会文字背后的内涵,掌握群文主旨。并指导学生将习得策略运用到写话、习作表达和课内外自主阅读中,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C.回顾、反思,对实验操作及时调控,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4.完善多文本阅读模式,强化阅读策略运用。在基本完善的群文阅读课堂模式中,强化学生阅读策略的综合运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的能动性,用有效阅读的策略进行广泛、个性化阅读实践活动,组织课题组进行校内成果展示,结题总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阶段研究内容贯穿进行,不是孤立的,始终围绕课题研究目标逐层推进。总之,通过多文本阅读指导学生读写结合的研究,会带来阅读教学的真正的变革,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会给我们带来真实的惊喜。 |
上一篇:阅读丰盈人生
下一篇:多文本阅读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