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今天是2024年 06月 19日 星期三
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实验小学 > 教学科研 > 教育随笔 >

时代英雄鼓舞人心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时代英雄鼓舞人心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同学们还记得“时代楷模”--排雷英雄杜富国吗?2018年10月11日,杜富国在云南老山西侧,坝子雷场执行扫雷任务时突遇爆炸,杜富国为保护战友,一句:“你退后,让我来”,战友安全了,可他受伤了,永远失去了双手双眼。
   只要祖国需要,就向前冲。时代楷模杜富国如此,妹妹杜富佳也如此。妹妹杜富佳学习哥哥“让我来”的精神,带着哥哥的鼓励,在岗位坚守。大家身处不一样的坐标,却心怀同一个信念:以哥哥为榜样,守好自己的阵地。
  杜富佳是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一名护士,今年是她工作的第4个年头。贵州遵义湄潭县人民医院是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原本忙碌的急诊科变得更加紧张。检查病房、测量体温、更换吊瓶、输液打针…… 
凭借4年来在不同科室积累的扎实经验,杜富佳在做好护理工作的同时,还要耐心地给发热病人作心理疏导,照顾完所有病人,蓝色头套早已被汗水浸透。
她说:“学医就是为了救死扶伤,这一刻,我一直在等待。”杜富佳是家里的老二,除夕那天,陪家人吃完午饭,还没顾上和哥哥杜富国说上几句话,便匆匆离开了家。此前,医院发出了共同抗击疫情的倡议书,几乎在第一时间,杜富佳就向科室主动报了名。
   为了表达自己奔赴一线的决心,杜富佳两次向医院申请支援湖北,在等待通知的日子里,她就找机会自己练习穿脱防护服,认真学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还下决心剪去留了10多年的长发。
2020年2月20日,杜富佳接到通知,她递交的请战书已被批准,要求当天前往贵阳接受培训,第二天启程奔赴武汉。顾不上回村里向家人道别,匆匆取来早已准备好,踏上了前往抗击疫情最前线的征程。
2月26日,杜富佳进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在“红区”里,没有人知道隐藏在一个护士背后的故事,医护人员和病人每一分钟都在和病毒赛跑。杜富佳的工作在记录患者病情、护理患者治疗、抚慰情绪、抽血化验、采集咽拭子标本的一系列工作中周而复始。每个班工作六个小时,交接消毒更衣大约一小时,回到驻地单程坐车一个小时,每天将近十个小时在工作状态中,精神高度紧张。
“林叔”患上新冠肺炎后,每周3次的透析治疗变得更难了,每次透析要8个小时。从血液流进透析机的那一刻开始,护士杜富佳就开始密切监测“林叔”的生命体征,饿了要送点面包、香肠垫垫肚子。
“李姨”刚从失去意识、没有知觉的状态中被拉了回来,有些表情,但身体依然很难动弹。杜富佳掐着表,每隔两小时为“李姨”翻一次身。“李姨”身上连接着各种维持生命的管线,杜富佳的每一次动作都必须保证不能脱落、压弯一条“生命通道”。
杜富佳说:“我们到了这里就是为患者服务的,只要需要我,我做什么都可以。”正应了她学医时的誓言: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全心全意投身医务工作当中。”
“雷场是哥哥的战场,抗疫前线就是我的战场。”杜富佳说,希望能和哥哥一样,不管遇到什么危难,也要冲在前面守住自己的阵地。
在边疆的雷场上,杜富国用身体捍卫国土的安宁;在没有硝烟、救死扶伤的战场上,杜富佳用生命守护健康,兄妹的名字饱含着这个英雄家庭的家国情怀。他们用最美逆行感染和鼓舞着更多的人。
    杜富佳老家门口的小路,就是当年红军走过的路;从小就读的皂角小学,就是当年红军收养革命烈士子女和遗孤的保育院。她们兄妹从小听着红军战斗的故事长大,红色基因从小就融入了杜家兄妹的血液。
    危难关头“让我来”,这是红色精神的传承。让我们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让红色基因代代传!
   
 
 
  
 

发布于:2021-01-19作者:惠质兰心

上一篇: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衔接工作的 计划和措施

下一篇:超链接 多角度 巧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