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今天是2024年 03月 22日 星期五
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实验小学 > 教学科研 > 教育随笔 >

初读《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

初读《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

华龙区实验小学  李少纯

 

作为2021年暑假福利,全体数学教师如期拿到了《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一书。该书是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月霞和北京师范大学大学教授郭华所著,是深度学习教学改进丛书的一本,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初读该书一定要搞清楚两个概念,一是“深度学习”,一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综合实践。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可通过教育来发展,未来基础教育的顶层理念就是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九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即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

在该书的第二讲中,提到了“什么是深度学习?”,其中有一个观点是“深度学习是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活动”。带领我们思考“深度学习中的教师,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才能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书中答案告诉我们“教师要适时出场,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一要“确立促进学生自觉发展的最近发展区”,二要“帮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具体我的理解:

一、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增加学习兴趣。

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现在我们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运用生动活泼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方法,通过趣味性、新颖性、好奇性、参与性、挑战性的导入,找准教学知识的切入点,就能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控到最佳状态,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从而使学生愿意接近数学,为数学所感,为数学所动,增加了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以便尽快进入学习的角色。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小明家到学校哪条路最近?为什么?”等问题,让学生思考、猜想、讨论?从而让学生产生迫切研究三角形的特性和这一问题的欲望与需要,让学生通过在生活情境中产生疑问,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问题,并运用各种方法来加以验证,说明、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当规律得以发现,猜想得以证明时,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学生无比激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习生活做到“学有兴趣,学有方法,学有疑问,学有主见,学有时间,学有伙伴”。可见在教学中能起到组织教学、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同时它也能促使学生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实现由“要我学数学”到“我要学数学”、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根本上减轻学数学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和负担,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会认知数学、应用数学、从而爱上数学。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积极进行学法研究,加强学法指导。

1.讲授指导。讲授指导就是教师将自己掌握的学习数学的方法直接地讲授给学生,然后让学生照法去实践。

2.渗透指导。这是教师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是在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传授知识中指导方法,随时渗透。让学生既知道学习结果,又掌握学习过程,既懂学习步骤,又会学习技巧。

3.示范指导。学生掌握学法过程的规律告诉我们,有些学法仅靠教师的讲解是不够的,必要时教师要做示范,让学生去效仿。

4.提示指导。这种指导方法要求教师在适当时机加以适当点拨、提示,学生便能抓住要点,迎刃而解。即在教师的点拨下,让学生自己悟出道理,掌握方法。

5.交流指导。此指导就是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总结、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以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之目的。这种方法有很多好处,首先通过总结与交流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通过总结与交流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学习方法;再者通过总结交流,更容易推广他们的经验。

6.归纳指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领悟到许多学习方法,但可能是不太系统的。因此教师要帮助分析、归纳、总结,使学生的学法得到巩固。

三、精心设问,诱导发散思维。

任何创新性活动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前提,其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求新求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以疑为起点,有疑才有思。“正是怀疑和问题鼓励我们去学习、去观察、去实验、去发展知识。”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围绕主题自己发现问题,在学习中探究和怀疑,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使其在看起来没有的地方发现问题,也就是“与无思处更多思”。教师要注意设置教学情境,如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体验等,将不同的对象或现象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其异同,突出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比较、想象、联想等思维活动,发现问题。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点拨、启发下,使学生一直处于探索、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奋状态中,培养了学生多思促多疑,多疑促多问,多问促多知的认知规律,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四、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在满足了小学生学习的心理需要,即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具体操作的层面,教师也始终是组织者、领导者、传授者、启发者和鼓励者。这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够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才能够使得小学生的学习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总之,教师与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两个不可分割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辩证关系,教师要正确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正确引导他们的学习,激发他们的最大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这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本质要求。在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更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才能使教学活动顺利完成。不能因为小学生的独立性不强,片面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或者因为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性,就对学生放任自流。这样的话,就很难达到教学的目标。就像书中最后提到的那样“教师若不能发挥主导作用,就不可能有学生积极主动的深度学习。”


发布于:2022-01-07作者:李少纯

上一篇:带着学生游《西游记》

下一篇:再读《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